孙皓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若是好耕,何能请出精铁犁头?”
“算你说得老夫高兴。说,期限几多?”
“事大无期。纲成君自定。”
“既是新政,何能无期?一年如何?”
“谢过纲成君!”
“别忙。老夫尚有三问。”
“有问必答。”
“其一,老夫案权多大,是否得事事报你?”
“君为王命专使,每案报秦王即可。相府只解事务之难,不涉案权。”
“其二,查案上限何在?”
“上溯孝公之期,下迄今日秦王。”
“其三,老夫可有选吏之权?”
“一应属吏任君自选,报王室与御史府备查即可。”
“嘿嘿,如此说来,你这丞相撒手不管了?”
“若纲成君屈尊商讨,吕不韦即时奉陪。”
“不告不理。有分寸。痛快!老夫便做一回天案大法官!”蔡泽大笑。
河冰消融,吕不韦主持的新政渐渐在广袤的秦国国土上推开。
随着一队队特使车马辚辚驶向郡县山乡,宽政理秦终于被朝野渐渐认同,无端非议渐渐消失,莫名戒惧淡淡化出。一宗宗冤狱不断纠平,一个个冤犯陆续还乡,一桩桩积案迭次解决。虽然没有大变法那般轰轰烈烈,朝野国人却实实在在感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对新君、新政、新丞相、不期然生出了由衷的钦敬。
新政伊始,吕不韦立即开始了另一步大棋——整肃秦国涉军政务。
一番长谈,蒙骜对吕不韦的军政(涉军政务)整肃方略大为惊讶。惊讶根由,在于这个方略太宏大,也太细致,以致蒙骜无法想象其施行后果。秦国军政历来是国尉府专司,一应招募兵员、要塞修建、兵器打造、衣甲筹划、粮饷辎重统统归国尉府。上将军府只管统兵出战。由于涉军政务事实上是一种特殊政务,所以国尉府历来受丞相府与上将军府双重管辖。战国大战多发,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传统:上将军府实际管辖国尉府,丞相府只是按照经上将军府核准的国尉府的上书,尽力完成其请求而已。如此情势下,吕不韦这卷大方略事先未曾与自己及老国尉商议,便端到了面前,不管如何佩服赞赏支持吕不韦,蒙骜都生出了一种无法掩饰的不快。
吕不韦提出的方略是:三年之期全部重建军政制度,大要十项:
·兵员招募制度化,一年一征,数量根据郡县人口以法令明确之。
·要塞城防之兴建修葺,施工归于郡县,将相合署确定地址规格。
·兵器打造统一部件尺寸,使战场兵器之部件可相互置换。
·甲胄制作之方式多样化,许民间能工巧匠制作甲胄以支徭役。
·军马以买马为主,养马为辅。关中禁开马场,确保秦国腹地农耕。
·选择关外稳定郡县兴建外郡仓,便利大战就近取粮。
·遣散辎重营常备车马,车马施行征发制,不打仗则车马回归民间耕耘。
·所有军辎器物,均可同时向商旅订货,以补国尉府作坊不足。
·军功爵赏赐、烈士遗属抚慰,交郡县官署施行,国尉府只照册查勘。
·都城高爵将军府邸视同官署,一律交咸阳内史府按官产管辖。
密密麻麻写满三大张羊皮纸,每条下各有施行细则。蒙骜紧锁眉头良久沉吟,终是憋不住愤愤然:“相国如此谋划,天地翻覆也!莫说三年,只怕十年也整顺不了,反倒误了大事。”吕不韦笑道:“上将军久居战阵,只怕对政务有所生疏。在不韦看,此事比料理一家大商社繁难不了几多,只要得一班精干官吏,三年必定大成。”“甚甚甚?你好大口气也!”蒙骜冷冷一笑,“你只说,老国尉赞同没有?”吕不韦摇摇头:“我先来与老将军商榷。”蒙骜没好气道:“为何?老夫好糊弄吗?”吕不韦坦诚笑道:“国尉年高体弱,心力不济,先看必有畏难之心,僵持反为不美。先与老将军计议,是想先讨老将军一句实话:如此制度但得实施有成,与秦国大军究竟有利有害?”
“你倒是用心也。”蒙骜脸色稍缓,“只怕施行不了。”
“那就是说,但能施行,对秦军有利?”
“平心而论,该当如此。”蒙骜终于明白点头。
“既然如此,老将军只管放心,三年后保你兵精粮足!”
“莫急莫急。谁来操持此事?”
“国尉府操持。吕不韦一力督察。”
“相国不是说,老国尉心力不济吗?”
“上将军以为,老国尉不当高爵致仕了?”
“如何?你要罢黜老司马?”
“并非罢黜,是致仕资政,只不担实务而已。”
“司马梗是老矣!”蒙骜喟然一叹,“然为国事计,老国尉绝无怨言,只老夫不忍罢了。但能使老司马入军谋划,此老心愿足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