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实上,早在先前,针对衙役的改革已悄然试水,小规模铺开。
当初裁撤卫所军时,一些将领与士兵被安置为地方衙差,便是这一变革的缩影。
除了锦衣卫这类特殊机构得以保留,并转型为政务处直接管辖的武丁体系的一部分,其余卫所的将领与士卒,退役后转任衙役者不在少数。
这些身经百战的军人,褪去戎装,换上公服,走入市井巷陌,维持秩序,初显成效。
然而,这一点点,远不足以支撑他的宏伟蓝图。
朱允熥心中的愿景,是将所有衙门的人事管理彻底正规化,纳入严密的制度框架。
他要让每一道政令的执行者,从上至下,皆如齿轮般精密嵌合,运转有序,不留一丝纰漏。
让大明朝廷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丝毫也不落后于资本化、工业化的速度,甚至更进一步,比肩后世现代社会。
唯有如此,大明才能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时代洪流中屹立不倒,迎来真正的盛世光芒。
这场变革中,最核心的两大支柱,一是人事的严密掌控,二是财权的彻底清整。
所有的政府雇员,皆须纳入朝廷的统一管辖,不容地方官员随心所欲地私自招募、任意安置。
此举在深层意义上,乃是为斩断贪污受贿的根须,遏止以权谋私的暗流。
一位官员自身或许能秉持清正廉洁的风骨,可他身旁之人却未必有同样的操守。
每当朝廷新任命一位官员即将赴任,总会有一群人蜂拥而至,寻门路、攀关系,恳求担任门房、轿夫、厨役,乃至谋取各种杂差。
而这些随从仆役的薪资,正常而言,朝廷是不出钱的,皆需官员自掏腰包。
那么,官员的钱又从何而来呢?
须知,即便朱允熥登基后大幅提高了官员的俸禄待遇,他们的薪水虽有所上涨,却远远不足以负担如此庞大的随从开支。
这其中的隐秘,说出来能令人瞠目。
那些追随官员赴任的仆役,竟多是分文不取、自愿效力的。
即便如此,在上任官的手底下觅得一份杂差,仍是千难万难,人人争破头颅。
往往需通过官员的至亲好友、宗族姻亲,层层打通关节,方能挤进这“分文不取”的随从行列。
世人熙熙壤壤,皆因利来利往。
这些仆役当然不可能真的去“助人为乐”,无偿为百姓服务。
他们随官员踏入地方官府,都是奔着从中渔利去的。
更令人齿冷的是,这些仆役所能攫取的好处,往往远超正常仆役薪资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上百倍!
这早已成了官场中代代相传的“潜规则”。
数千年来,概莫如此。
有此毒瘤盘踞,官员纵有清廉之心,也难保一尘不染。
恰如《红楼梦》中贾政赴任学政,虽自身不贪分毫,可跟随他的仆役却借机大肆敛财,毫不手软。
那么,官员能否干脆不携仆役上任,轻装赴职呢?
答案是否定的。
这并非因官员非要前呼后拥、有人服侍方显威仪,更不是单为排场与体面。
而是若他孤身前往,初到地方,势必被盘根错节的衙役团团围困,或被架空权柄,或被戏弄如傀儡。
如此一来,他纵有满腔抱负,也难施展半分。
连庙堂里沉默的木菩萨,或许都比这空有其名的主官更具威慑。
想要上任掌权,他就必须要自己带一批人去。
在朱允熥眼中,这样的体制积弊深重,非大刀阔斧地革新不可。
他决心以雷霆手段,将腐朽的根基连根拔起,重塑一个清明高效的官场秩序。
否则,大明的前路,将被这些无形的枷锁牢牢拖曳,难以迈向真正的盛世。
财权的整治同样至关重要,丝毫不容忽视。
若收入与支出未能严格划清界限,即便官员自身不染贪墨,那些奔走办差的衙役也能随意巧立名目,敲诈百姓的钱财。
唯有从根源上斩断这条暗渠,无论以何名义收取的钱款,皆须第一时间归入国库,方能彻底遏制这种恣意妄为的以权谋私。
况且,随着社会的演进,地方官府的税收种类注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田赋。
工业生产与商业活动的税源,其灵活性与操作空间远超僵硬单一的田税,若不在起始之时立下铁律、堵塞漏洞,必将成为滋生贪污受贿的沃土。
预算管理的开支问题,亦是同样的道理。
单纯的农业社会,收支条目寥寥无几,简单明了,故而无需特意设立预算制度。
然而,时代一旦迈入新阶段,收入的来源将如江河分支,错综复杂。
支出的用途亦如繁星点点,千头万绪。
若不在此刻未雨绸缪,建立严谨的预算约束,将来定会陷入一团乱麻,难以收拾。
眼下,商税的征收主要由税务司直接掌管,尚能维持秩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