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88章 拓印独孤愿神通,神通合一,诸法无【3 / 6】

长鲸归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魏权在心中想着,同时快步离去。

而对于其他诸将,郑均也是嘱咐了一番,顺便叠了一层拓印独孤愿的神通次数之后,便开始长考了起来。

之所以不知道曹彻乃是魏高祖,乃是因为大周面对平民百姓,可不会讲什么历史知识,顶多告诉你前朝是虞朝、前前朝是魏朝罢了。

至于皇帝的姓名,更是不会告知。

只是民间传言,乃是曹与江罢了。

后来郑均成了大都督,他也懒得去考察数千年前的风流人物到底叫什么,只是打听了些故事罢了。

在故事中,为尊者讳,自然不会直呼其名,都是以魏高祖皇帝、虞太祖皇帝为名。

今日之所以好奇,自然是因为脑海之中的那玄龟残魂。

那玄龟残魂看到了‘流影浮生拳镇山河法’凝成的墨色玉玺之后,竟会说出自己是曹彻后人的说法……

莫不成这拳法,乃是魏朝皇室神通?

若是如此,倒是说得通了。

除此之外,自己手中的‘熠日流光伏龙刀兵法’,乃是前虞的皇室神通。

那玄龟残魂没认出来,也是因为他在魏朝初年便被斩杀了,没活到虞朝建立,不认得这等神通。

如此看来,自己一人身兼两朝皇室嫡传神通啊。

“看来对于‘流影浮生拳镇山河法’,确实要好好学习一番了,毕竟是一朝皇室绝学,定比其余神通更有妙用。”

郑均在心中想着,同时暗道:“高礼山突然如此来针对我,难不成是认出了我的两门神通,认为我是前朝余孽?”

但就算是前朝余孽,也不至于如此吧?

魏朝和虞朝,都已经灭亡了。

灭亡的皇室,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而且他一个太监担心什么?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不过除此之外,郑均也想不到高礼山忽然对自己有所敌意的原因何在了。

如果自己真的是曹彻或者江愈的后代,那也就罢了。

但是,

郑均真不是啊。

发达之后,查遍了族谱,走访了不少人,郑均也才勉强知道自己这一支是太爷爷那一辈从西北肃州逃难来的,打听之中,乡民们为了阿谀奉承郑均,也是经常胡编乱造,说了些很不靠谱的话。

更有甚者,说郑均这一脉是神武皇帝的私生子流传下来的,因为封地在郑,所以以郑为姓……

这纯属扯淡。

最权威的探查,再加上一点点猜测,也就只能追溯到前虞肃州大族郑氏了。

肃州大族郑氏,同样是五姓七望之一。

不过郑氏本族都已经凋零,徒留传说在肃州了。

而似郑均家这种情况,百分之百不是本部嫡系,甚至有可能是郑氏家奴,赐姓的郑,本姓早就已经泯灭在时光长河中了。

当然,郑均也有可能真就是那五姓七望显赫家族的后裔。

毕竟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能活到现在的,哪个祖上能不是大人物呢?一直往前,总能匹配到一个大人物的。

关键,还是现在。

“若是真的如此,那高礼山必然会向永昌皇帝禀报此事,这就麻烦了。”

郑均感觉有些许头疼:“不会是有什么传言,说是魏朝、虞朝有宝藏残留,所以认为我私下里得了魏、虞二朝的宝藏,所以才境界突飞猛进的吧?”

这下真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还是要好好盯着高礼山,若是没有小动作也就罢了,若是有……”

郑均眸光一冷:“只能让这位高内相死在‘房氏’之手了。”

接着,郑均便大手一挥,修行去了。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巩固根基,等待兵刃送达。

三个月的和平期,还是要休整、发育的。

至于担不担心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那张文突然爆兵?

不可能的。

这兵马又不是地里的庄稼,收割一茬就能又立马长出一茬。

人口基数就这么大,他就不可能爆出超过人口数量的兵出来。

而且爆兵之后,至少十年,都没有能力大规模征召了。

就比如如今的宁远、镜渊、渔涟等地,要想在这三郡征兵,顶多征上来三四千人,已经无兵源可征,都在军中了。

“……”

一连月余,郑均都在宁远郡深居简出。

只做了寥寥几件事。

可能说对周围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将郡守府更改为大都督府,将宁远郡确定为军队指挥前线,与渔涟郡遥相呼应,互为掎角之势。

这些天来,魏权也化身成了镇抚司头子,每日都在注意随高礼山而来的四个外罡太监的动向,这四个太监除了高礼山前往渔涟郡时,一齐拜会了一次之后,剩下的数日,都在深居简出,十分低调。

这一日,校场之中,郑均高坐主台,望向校场之中,却见得两名鲜卑外罡,正在斗将。

郑均饶有兴致。

一人郑均熟悉,正是白马银枪,曾在军阵之中枪挑数将的独孤愿。

另一人,郑均倒是有些陌生,不太认识,不过和独孤愿战的火热,倒是比当初的诸多将领表现好了不少,能够和当时的魏权相提并论了。

不过当时的魏权为外罡二重,此人已是外罡三重,实力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此人乃是何人?”郑均谓左右道。

一旁的亲兵道:“大都督,此乃狼骁骑左翼千夫长万忸于巨弥,不过万忸于巨弥喜好中原文化,在鲜卑军中,常以‘于慎’自称。”

“于慎?”

郑均闻言,不由满意至极,张口便道:“于将军既然有所喜好,那还称其鲜卑姓名作甚?日后通报,不得以‘万忸于巨弥’称呼于将军,凡兵书、诏令,皆以‘于慎’相称,尔等明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