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那谁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为国库空虚而烦恼不已的雍正,看到粘杆处查出的那些包衣家贪墨的财物当即大怒。
果然昭嫔说的没有错,整个皇室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都被这些包衣奴才掌控着。他们不但贪墨主子的钱财,就连底下的贡品也敢伸手。
在宫里以次充好,贪墨成性。他们甚至把各地贡品中最好的部分私下截流,只为了预防下次宫里需要,他们找不到最好的东西而获罪。
也就是说,他的奴才们吃食用度居然比他这个天下之主还要好。
看到这里,雍正直接气笑了。
这些奴才不光在宫里无法无天,甚至在外头也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冷静下来的雍正,当即召集了一众宗室王爷,把查出的这些东西全都拿给他们看。
因为雍正小气,好多没有实权的宗室其实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如今一看,哦,原来皇上日子过的也不松快。原来大多钱财,都被这些包衣奴才给贪没了。
看完这些,他们心里居然诡异的有些平衡。
当然他们现在也顾不上幸灾乐祸,毕竟大家都是大哥不笑二哥,谁府里还没养几个偷家的硕鼠呢。
这件事情上,皇上和各位宗室成员。罕见的达成了一致态度,不管从前怎么样,先处理这些包衣奴才要紧。
说完了包衣贪腐的问题,雍正马上又给大家扔了个大雷。
他提出了整个皇室的子嗣问题,毕竟这关系到血脉传承和祖宗基业,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这一说,可不是给一群爱新觉罗说出一身的冷汗。这会儿大家才恍然意识到,谁家的后院还没几个包衣出身的宠妾。而他们的子嗣,好像真的大多出自那些包衣女子。
皇宫里平静的生活没过几天,似乎忽然某一天早上,大家就发现宫里似乎变了天。
东西六宫,每一个宫殿都有奴才被带走再也没有回来。然后又换上一批陌生面孔,弄得整个后宫都人心惶惶。
却连最蠢钝的齐妃都感受到那种肃穆又压抑的氛围,没敢大咧咧的问发生了什么。大家默契的没有打听,只是一个个都缩在宫里轻易不敢冒头。
其实不但宫里变了天,就连宫外也是掀起不少的波澜。一夜之间,不知道多少包衣世家被抄家问罪。京城所有的牢房,都被那些包衣奴才填满。
当然这次行动的收获也不少,数不清的金银珠宝、古董字画、药材茶叶、皮草布料、玩器摆件,还有成箱的房契地契和银票身契,那是一车一车的从包衣家的府邸往出拉。
反正以皇上为首,整个宗室基本上人人都发了笔横财。一时间家家户户的库房,都填的满满当当。
当然最满的,还是皇上自己的私库。一下子手头宽裕了,许多政令也得以顺利执行。
至于包衣控制皇家子嗣问题,雍正并没有发下相关的旨意。毕竟他自己的生母就是包衣出身,要是现在就下旨取消包衣女子所出子嗣的继承权,那么第一个否认的不就是他自己。
本来外头就传言他得位不正,要是再自己否定自己,不知道又得闹出什么事呢。
不过雍正倒是留下一道遗诏,要求自他以后,凡有后宫中包衣女子诞下皇嗣,一律记在其他高位嫔妃名下。并且包衣女子入宫,位份最高不得超过贵人。还重点提出,承宠包衣嫔妃的三族,都不得在内务府任职。
好在这位皇帝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嗣子问题,在动手之前还没忘把四阿哥和五阿哥接回宫。弘昼生母裕嫔,奉旨入住景阳宫。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跟着三阿哥弘时一起住进阿哥所,每日去上书房读书。
太后和皇后还没打听出来,怎么皇帝忽然想起接两个皇子回宫,一夜之间就迎来了皇上对包衣世家的清洗。使得姑侄两个在后宫的势力,大大的缩减。
尤其雍正这次就连太后的娘家乌雅家都没有放过,忽然听了消息的太后一怒之下居然晕厥过去。
“那是你的外家,你怎么都不放过。”好不容易清醒过来的太后,看到皇帝就开口质问。
“皇额娘的母家,朕并没有动。”雍正倒是气定神闲,“朕初登基,已经给乌雅威武那一支抬入满军正黄旗,并加封承恩公。”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太后的父母和亲生兄弟以及子侄后辈都逃过一劫。可是其他亲族,比如太后的叔伯及其后代们,就不能放过了。
“那些都是哀家族亲,大多连五服都没有出。你怎可如此绝情,居然抄了他们的府邸不算还把人打入大牢。”太后自然不满意皇帝的态度,继续为自家族人说情。
雍正最恨贪腐,何况贪的还是他的钱财,哪里肯轻易放过。
“太后还是先看看,从乌雅家抄出多少的贡品,以及多少的金银财物,再说朕到底该不该动他们。”
乌雅家贪了多少,太后又怎么会不知道。先帝时期,她身为掌权的四妃之一,可给娘家行了不少的方便。
谁叫先帝小气,抬旗也只抬她一个人。家族还是包衣,自然要行包衣的便利。
无话可说的太后,只得打发了皇帝,再跟竹溪抱怨,“老四就是不如十四贴心,要是十四上位,哪里用哀家操这个心。”
竹溪只敢劝说两句,让太后保重自身。关于包衣世家的事情,她是一句也不敢多嘴。
宫里宫外都闹得天翻地覆,富察家在这次事件里却一点儿影子都没有。自认无辜的怡欣,也跟其他宫妃一样缩在自己的延禧宫小日子过的岁月静好。
总之上次在景仁宫闹的那么一回,她这里再也没出现过什么脏东西。
当然各宫的娘娘小主们,也在皇后的默许下各自找信任的太医,学着辨认那些害人的东西。一时间东西六宫都忙活起来,还真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地盘找出害人的东西。
皇后一看这样,觉得景仁宫也不能太干净,很是大张旗鼓的也找出一些脏东西。
借着这个由头,太后也不忘浑水摸鱼。趁机把皇帝子嗣问题,隐晦的往宫外引。至于宫外的谁,那背锅的人可就多了。比如那些反清复明的势力,甚至是废太子或者八爷一党。
到时候只看皇帝最怀疑哪个。
粘杆处还真就被太后成功误导,弄得皇帝一时也摸不清头脑。找不到幕后黑手,为了补偿怡欣,特许她享妃位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