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依照大隋律例,像王铁牛这样的逃兵一旦被官府的人查到或者抓到,不仅他们自己会被处斩,他们的家人同样会受到了牵连。
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人,王铁牛从辽东的隋军大营逃跑之后,一直在外流浪,改名换姓度日,根本不敢回涿郡老家跟自己的家人团聚。
直到河北的起义风起云涌,地方官府为了镇压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而急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再管他们这些逃兵的事,王铁牛才敢回到涿郡,跟自己的家人重新团聚。
只是王铁牛虽然得以回到家乡跟家人团聚,但河北到处都有盗匪作乱,让他和家人根本无法安心耕种,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很是凄惨。
为了让家人可以活下去,王铁牛和父母经过商议,最终只能无奈含泪卖掉家中的几亩薄田,换来一些宝贵的粮食。
没有田地之后,他们一家人只能靠租种附近范阳卢氏家的田地为生,饥一顿饱一顿在乱世中苟活着……
就在他们一家人不知道这种看不到希望的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之时,县衙的人却突然派胥吏来到他们村子,向他们宣布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河北道大行台府正式颁布了均田令,只要家中有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丁,官府便会授予口分田八十亩和永业田二十亩。
只不过这个均田令有一个额外的条件,就是要求家中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男丁必须去鹰扬府登记为府兵,否则便视为自动放弃授田资格。
这个消息一经传开,便立即在王铁牛所在的王家庄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样在王铁牛本来一潭死水的心中重重砸下了一块巨石。
因为当年在辽东战场的惨痛经历,他曾经发誓这辈子绝不再拿起武器当什么兵,因为同样的事他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况且,一旦被官府的人发现他是当年辽东战场的逃兵,很可能会跟他秋后算账,到时候不仅他自己难逃一死,他的家人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正是因为种种顾虑,他和他的家人便假装没有这一回事,以后继续租种范阳卢氏的田地一样可以活得下去。
更何况,前段时间官府的人刚大张旗鼓跑来他们村清查户籍,搞得他一阵心惊肉跳,不得不出去躲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免被官府的人发现他逃兵的身份。
如今清查户籍的事刚过去没多久,官府又突然发布什么均田令,要给他们这些青壮授田,还要他们去鹰扬府登记,怎么看都是一桩阴谋,目的就是强征他们这些青壮为兵,好实现他们这些大人物的野心。
作为一名从辽东战场逃回来的逃兵,他太清楚上面这些大人物随便一句话一个决定,就可以让他这样成千上万的小人物死于非命。
因此,自己无论如何都坚决不能上他们的恶当。
可他明明已经决定彻底忘记什么狗屁均田令,好好睡上一觉,却还是一直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到后半夜,始终无法入睡。
一百亩田地的诱惑,如同挥之不去的迷雾,死死萦绕在他的心头。
毕竟,那可是整整一百亩的田地呀,他们家祖上祖祖辈辈打拼了多少代人,最后也只置办下了十几亩薄田,前几年还被他们一家人为了活命无奈给卖了。
如今,只要他愿意重新去鹰扬府登记为府兵,他们家便可以立即分到一百亩田地,其中还有二十亩是永业田,可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而且官府的人还说了,只要家中有青壮登基为府兵,便能再分到二十亩口分田,那加起来就是整整一百二十亩田地了,足以让他们一家人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一想到这儿,王铁牛哪里还睡得着,当即从床上坐起来,内心进行着艰难的斗争。
想到自己如今靠租种卢家的田地为生,吃了上顿没下顿,能活着就算不错了,根本不敢再去奢望娶妻生子。
想到自己如今已经老大不小,若是再娶不上媳妇儿,他们老王家可就要就此绝后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赌一把,赌赢了家里凭空就有了一百二十亩田地,赌输了大不了一死。
想到此处,王铁牛再也坐不住,当即起身去将父母还有十四岁的弟弟给叫醒,告知他们自己打算明天天一亮就去鹰扬府登记为府兵,以得到河北道大行台府承诺的一百二十亩田地。
他的家人一开始担心王铁牛会因此暴露了逃兵的身份,自然是极力反对,可最终还是拗不过王铁牛,加上同样对官府许诺的一百二十亩良田很是心动,最终只能无奈同意王铁牛的决定。
不过王铁牛也留了一个心眼,告诉父母和弟弟提前收拾好行囊,说若是自己中午还不能回到家,他们便立即逃离老家远走高飞,无论如何都绝不能落到官府手中,言语间颇有几分悲壮的意味。
毕竟这一次,他王铁牛当真可以说得上是以命相搏了。
交代完父母和弟弟之后,王铁牛也无心再睡,当即起身换好衣服,踏着外面的星光就出了门。
因为他也知道先到先得的道理,去得越早,越有机会挑到好地,去得晚了,只能分到别人挑剩下的差地了。
可是当他出了门,才知道跟他有一样想法的人不止他一个,一路上到处都是星夜赶路的青壮,一个个眼中满是憧憬,似乎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想象分到一百多亩田地之后的幸福日子。
王铁牛看在眼里,情不自禁加快了脚步,他的眼中渐渐有了光……
如果这一次,官府真能信守承诺分给他一百二十亩田地,他王铁牛这条命从此就是那位发布均田令的河北道大行台尚书令的。
哪怕对方让他再派去辽东战场打高句丽,他王铁牛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