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政的奥秘,老朱的疑惑!【1 / 3】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连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对新政的推行也颇为满意,甚至暗自庆幸。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新政再一次为他们加了俸禄。

试问,谁不渴望自己的薪资上涨?

尤其是那些出身寒微,家境清贫,又立志要做清官的官员。

他们既不愿贪墨受贿玷污清名,也不愿自甘堕落随波逐流。

还有那些身处清水衙门的苦命人,整日守着冷灶,想捞些外快都无门可入。

朱允熥早在先前已为他们涨过一次俸禄,且不像朱元璋那样,用几张形同废纸的宝钞敷衍了事。

对这些操劳国事的臣子,他仁至义尽,关怀备至。

然而,世事无常,如今物价如脱缰野马,一日高过一日。

生活所需的开销也如洪水般汹涌而来。

官员们的心思与底层百姓截然不同,他们绝非简单的盯着俸禄能换几斗米粮来掂量收入。

他们的追求更为精致,需求也更为繁复,与身份地位相称的生活方式,已悄然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

比如,玻璃制成的穿衣镜,晶莹剔透,映照全身。

过去,家中有一面模糊的小铜镜便足矣。

可如今,至少在金陵的官宦之家,这等物件几乎成了标配。

虽价格不菲,可若邻近同僚家中皆已置办,自家却迟迟不配,家中夫人与姬妾们的怨言便如潮水般涌来,闹得人不得安宁。

类似的新奇玩意儿还有不少,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比如,装饰华美、功能齐全的马车,坐上去舒适无比,一次体验便让人心动难抑,恨不得立刻收入囊中。

再比如,眼下还十分新奇的自行车,轻便灵巧,儿郎们一见便爱不释手,整日嚷着要一台。

家中若不答应,他们便嘟嘴耍赖,弄得父母头疼不已。

还有许多工厂流水线上诞生的种种新物什,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一旦风潮兴起,满城官员竞相追捧,若自家不跟上潮流,不仅面上无光,连带着在同僚间抬不起头来。

如此种种开销叠加,俸禄虽已上涨,可银钱却如流水般从指缝间溜走,难以攒下分毫。

每到月底,账上空空如也,甚至还要精打细算才能勉强支撑。

官员们表面光鲜,内里却常为生计暗暗叫苦。

正因如此,当新政会再次宣布加俸的消息传来,他们的欣喜之情简直难以言表。

那些平日里端着架子,满口治国安邦的大人们,此刻也难掩激动,私下里眉开眼笑,相互揖手道贺。

加俸的恩典,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灭了他们心中的焦灼。

也给许多为国操劳的忠臣良吏,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慰藉与期盼。

再者,新政中还有一项举措,让官员们拍案叫绝。

那便是朝廷为赴各地上任的官员统一配备正式差役,并由朝廷发放薪俸,从此无需他们自行招募人手。

这一条新规甫一颁布,便引得无数官员欣喜若狂,有人激动地高呼“陛下万岁”,满是感激与振奋。

要知道,过去让他们自己“配人”,绝非一件轻松差事,反倒如同一场煎熬。

在这个礼法森严、孝道重于泰山、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人情世故远比后世复杂万倍。

翻脸不认人?

那是痴人说梦,几乎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挑战这无形的枷锁。

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宗亲好友……

这些关系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牢牢罩住每一位官员。

那些胸怀报国壮志、一心想做清官的正直之士,往往最是无奈。

他们明明看出某些投奔而来,要到自己手底下谋求差事的人,眼中闪烁着“大捞一笔”的贪婪光芒,却偏偏无从拒绝。

比如说,父亲板着脸走来,低声说:“你堂兄的儿子想在你手下谋个差事,你好生安排一下!”

拒绝?

谈何容易!

若不点头,便是不孝的罪名砸下头来。

而不孝之人,又怎配身居庙堂,担朝廷重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