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四百二十四章 新政风潮起,国势破浪行【2 / 2】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尚有众多将士,依旧驻守在广袤的草原以及女真三部,肩负着保卫边疆的重任。

此时的大明朝廷,已然构建起全新的军制。

新军将士的调配,不再沿袭以往大规模整体调动的模式,而是采用将领单独调动的方式,同时实行按年退役和入伍的制度,使得军队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此次特意让蓝玉率领六千兵马回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举办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凯旋仪式,以彰显国威,振奋人心。

事实上,从北平至金陵的漫长路途上,大军所经之处,百姓皆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值得一提的是,跟随大明远征军一同回朝的,不仅有前女真三部的部分贵族,还有棒子国派遣的庞大使臣团队。

此时的棒子国,已由李氏王朝基本实现统一。

大明天军先是征服倭国,而后又一举灭掉北元与女真三部,这般赫赫战功,直接将棒子国朝廷吓得胆战心惊。

在棒子国朝廷内部,那些曾经坚决反对向大明称臣纳贡的人,如今都纷纷改变立场,转而认为“事大”乃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与其坐等大明天军兴兵来犯,不如主动出击,抢先向大明称臣纳贡,与大明建立起和平友好,互助互利的外交关系。

于是,棒子国派出了规模庞大的使臣团队,精心准备了大量珍贵礼物,千里迢迢奔赴大明,只为纳贡称臣。

朱允熥得知消息后,便指示他们与蓝玉的大军一同前行。

此举一来是为了让这些使臣团队的人,进一步领略大明天军的威武雄姿,将大明天军不可战胜的观念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从此再生不起任何反抗之念。

二来嘛,棒子国使臣团队规模庞大,在以往,此类团队的接待工作均由地方官府负责,需提供饮食与住宿。

毕竟,使臣团队虽携带诸多“礼物”,却难以携带大量粮食。

大明作为宗主国,自然要尽地主之谊,予以接待。

然而,这对于地方官府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不仅劳民伤财,更要耗费大量精力。

让他们跟随大军同行,便可直接与新军将士一同食宿。

如此一来,便省去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远征军回朝之日,金陵城沸腾,万人空巷。

百姓们满怀热忱,涌上街头,迎接自远方归来的英勇大军,一睹远征军的飒爽风采。

同一日,朱允熥在皇宫内大摆筵席,宴请群臣,对有功将士予以重赏,以表彰他们的卓越功绩。

与此同时,受到朝廷征召的方孝孺,在阔别金陵城数年之后,带着他的一众弟子,满怀壮志的回到了这座繁华都城。

解缙主持的编书工程,已然紧锣密鼓的启动。

备受瞩目的新学新政之辩,正在无声无息间,徐徐拉开帷幕。

一场思想盛宴即将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华丽上演。

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一浪高过一浪,势不可挡。

……

新年甫过,朱允熥便下达旨意:体恤天下百姓不易,民生多艰,凡历年所积欠的田租税赋,一概予以全免,各级官府严禁再行追缴。

朝廷将施行全新的田租税赋政策,至于具体的实施细则,待日后另行通知。

旨意下达,刹时便如同巨石投入了平静湖面,瞬间在天下激起千层浪。

那些背负着大量积欠田租税赋重担的百姓,个个激动得眼眶泛红,高呼“皇恩浩荡”,喜不自禁。

毕竟,这些积欠已久的田租税赋,便如同高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令他们寝食难安。

过去,他们动辄就会被官府差役粗暴的抓去,或是被囚禁于暗无天日的牢房,或是遭受棍棒的毒打。

差役们用尽手段逼迫他们交出所欠的田租税赋。

可许多人家实在是一贫如洗,即便倾家荡产也无力偿还。

如今,他们终于如释重负,再也不用为这沉重的负担而操。

不仅百姓们欣喜若狂,就连各级地方官府的官员们,也大多感到卸下了肩上的千斤重担。

追缴历年所欠的田租税赋,向来是个“老大难”问题。

年复一年,积欠越来越多,到了后来,许多老百姓家中已然是家徒四壁,即便面临砍头抄家的威胁,也实在拿不出钱来。

若真要抓人囚禁,严刑逼迫,除了进一步激化官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几乎毫无益处。

然而,上头不放开,地方官府便不得不去追缴。

如此一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心血,闹得民间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可实际上的收效却微乎其微。

就这样,一年拖过一年,每年都要折腾很久,令地方官员们头疼不已。

如今陛下圣明,降旨废除这一棘手难题,对他们而言,也无异于得到了解放。

只是,那所谓新的田租税赋办法,并未即刻公布。

众人皆心领神会,知晓朝廷这是要推行新政了。

只是新政究竟将如何实施,尚在斟酌定夺之中。

一时间,民间田地的交易价格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疯狂下降。

政务处每日都会收到诸多官员关于此事的奏章,大家纷纷为大明该如何施行新政建言献策。

这些奏章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有的主张效仿古代,恢复井田制;有的提议照搬梁国公在女真三部施行的政策;有的言辞极为激进,恨不得一步到位;也有的则认为应当稳扎稳打,不可操之过急。

总而言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朱允熥指示政务处,将此类奏章统统批复“再议”,同时将其刊登在专供朝廷官员阅读的内部邸报之上,让更多的官员阅览,并参与到这场热烈的讨论中来。

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展开了激烈的争辩交锋。

而此刻,始终未直接表态的朱允熥,正率领着蓝玉、张辅、朱寿等一众军务大臣及将领来到了金陵城的长江口岸,登上了大明科学院倾尽全力、精心打造的一艘新式铁甲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