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九十六章 消息!震怒的老朱!【2 / 3】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他们两兄弟自小不和,矛盾纷争不断。

但在老朱眼里,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若真是他们两人派人去刺杀熥儿,那……

至于献王朱允炆,老朱就更不敢深想了。

那可是标儿的儿子,熥儿的哥哥,还是他之前十分看重的大明继承人。

只差一步,就立他为储君了。

如果不是那日熥儿站出来阻止的话。

朱允炆在老朱心中素来忠厚老实,孝顺谦恭。

若真是他派人行刺自己的亲弟弟……老朱有些痛苦的闭上了双眼。

天家当真无私情吗?

为了争夺皇位,万般手段用尽,乃至骨肉相残,兄弟反目,为什么要这样呢?

当一个闲散王爷不好吗?

咱给藩王定的待遇,也不可谓不高了啊!

老朱一念及此,又觉得有些痛心难过。

这些时日不理朝政,空闲的时间多了,想得也就更多,头却更痛了。

老朱走到亭子里坐下,轻轻叹了口气,仰头望向天边浮云。

有时候真羡慕浮云,可以随心所欲的在空中飘来飘去,没有任何牵挂和羁绊。

一名太监轻步从外面走了过来,弯着腰向老朱递呈今日刚出版的《大明日报》。

“今儿个怎么送得这么迟?”老朱淡淡问道,一边问,一边饶有兴趣的拿起了报纸。

这段时间不批阅奏折,他却是对这大明日报越来越感兴趣。

一是大明日报采用白话文行文,通俗易懂,不绕来绕去,很符合老朱的胃口。

二是上面第一版写的,就是他自己年轻时的传记。

而且写得极为朴实,毫无虚假夸赞之言。

比如说,母亲生他的时候,满室生光,弄得邻居都以为发生火灾了,跑过来救火,结果发现原来是生孩子了。

老朱觉得这个就写得很不错,很真实,虽然他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

但他那时还是婴儿,不知道也属正常。

作为天子,出生时自然会有天降异象的。

再比如说,当年他在庙里当和尚时他是如何神异,如何见义勇为,救民于水火……

四方游讨时,又如何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如何杀贪官,惩恶霸,锄强扶弱。

以至四方豪侠,无不钦佩,天下仰慕。

诸多事迹,不一而足。

虽然很多事情,老朱自己都记不太清了,但又好像模模糊糊有些印象。

这些肯定都是真的。

很符合咱的为人嘛。

何况写的东西,都有事迹,有人物,有地点……

虽然时过境迁,加上多年战乱,原来的那些见证者都找不到了。

但这样写出来,就显得不浮夸,不吹嘘,有理有据,让人一看就信服。

比朝中大臣那些不知所谓的胡乱吹捧写得好多了。

咱一生有那么多的丰功伟绩,还需要你们乱夸吗?

据实讲述,不就行了吗?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赞美之词,却连一件事迹都没有,这岂不是无凭无据?

让人觉得尽是些虚妄不实之词!

那些大臣都该好好看看大明日报,学习一下什么叫“秉笔直书”!

除此之外,还有第四版的民间报道,老朱也很欢喜。

久居深宫,只能通过锦衣卫密探和检校来打听消息,以及朝臣们的奏章里面,窥见民间一二。

虽然密探和检校探听的消息不少,却不如这报纸写得这般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报纸的内容其实也不多,老朱很快就看完了,心情也随之舒畅了不少。

要不是看报纸,他还真忘了自己年轻时做过的那许多侠义事。

毕竟,当皇帝之后太忙,哪有空闲去想从前的事。

如今年龄大了,记忆力便不如以前,有许多事也早忘了。

幸亏有这报纸,替咱记录了从前。

老朱这般想着,嘴角边不由勾起一抹笑意。

“报纸一早就送过来了,但宫里的娘娘们,都拦着要看。”

“奴婢们没有办法,只好给她们看,这才耽搁了时间。”

老朱一听,倒是乐了,笑道:“这大明日报,不是公开发行,谁买都行吗?”

“以后可不许再拦着咱的报纸看了。”

“她们想看,就自个儿掏钱买去。”

“咱孙子送咱的,她们凑什么热闹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