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拙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东经机场周边,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刘铮紧锁眉头,陷入沉思。此刻,严峻的抉择摆在他面前:即便不主动挑起阵地战,也必须全力做好打阵地战的准备。这着实是个让他头疼不已的难题,毕竟一旦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战斗,伤亡在所难免,而这对部队的士气与战斗力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的战况,对守卫机场的自卫军而言,出现了较为有利的局面。敌军的重型装备在前期的战斗中几乎消耗殆尽,如今只能依靠轻型武器发起进攻。而自卫军这边,则取得了辉煌的缴获成果。他们成功夺取了敌军一个师团的火炮装备,以及机场内一个高炮联队的高射炮。
在这些战利品中,有三十六门 105 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威力巨大,能在战场上撕开敌人的防线;十二门 155 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更是拥有超强的杀伤力;此外,还有四十八门 88 毫米口径的高射炮,以及三十六门 20 毫米口径的双管高射炮。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加入自卫军阵营,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火力,让自卫军在战场上的底气更足。
刘铮虽然并不畏惧敌军的进攻,但他心中最为牵挂的,始终是队员们的伤亡情况。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与敌人的力量对抗,更在于如何保护每一位战士的生命安全。每一个战士都是宝贵的财富,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刘铮绝不容许他们轻易牺牲。
夜晚,向来是战斗中最危险且最难防御的时段。然而,对于骑兵旅的狙击手们来说,这并不能构成太大的阻碍。他们早就制定了详尽完备的作战预案,将战斗小组划分到不同区域,各自负责迎击敌人。所有武器都配备了消音管,这一巧妙的装备,让他们在夜间射击时既不会产生火焰暴露狙击点,也能最大程度降低声响。虽然安装消音管后,射击距离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夜间,观察距离本就极为有限,连一百米外的情况都难以看清。装备了消声管的半自动狙击枪,在三百米的有效射程内依然威力不减,而轻机枪的有效射程更是能达到五百米。消声管仿佛就是为夜间作战量身打造,让狙击手们在黑暗中犹如隐藏的死神,随时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敌军也并非毫无谋略,任由自己成为自卫军空军的袭击目标。他们的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极快,为了减少损失,后来采取了昼伏夜出的战术,小心翼翼地向首都推进。因此,有几个师团遭受的损失相对较小。尽管有从七八百里外赶来的支援部队,经过两天的艰难行军,逐渐接近首都几十公里的地方,但他们愈发谨慎。他们深知自卫军侦察部队的厉害,生怕被发现后遭到轰炸机的覆盖打击。每一步行动都如履薄冰,生怕落入自卫军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在这关键时刻,巨大的压力如乌云般笼罩着四个营的步兵,他们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刘铮对敌军可能利用重炮对机场造成的潜在威胁深感忧虑。在骑兵旅被派遣向东经方向之后,他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派遣五千名刚刚经历了一夜休整的特战队队员前往支援,务必确保机场的安全。
对于特战队员来说,夜晚是他们展现卓越战斗技巧与策略的最佳舞台。虽然原本想要对敌军进行偷营袭击的计划因敌军的防范变得不太现实,但特战队在消灭敌人的炮兵部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战术。他们善于精准地找到敌人的薄弱环节,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
苏英作为特战队的指挥官,其指挥风格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经过数百场战斗的磨砺,他和队员们对于消灭敌军的战术有着层出不穷的创意。特战队员在渗透到敌营时,以战斗小组的形式协同作战。这种方式既能有效避免误伤自己人,又能最大程度地消灭敌人,提高战斗效率。
正在行军中的鬼子炮兵联队和辎重兵联队,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特战队员们凭借着高超的潜行技巧,各自混入了一个中队的兵力。仅仅过去十分钟,炮兵联队便落入了特战队的掌控之中,被迅速而有效地制服。负责保护这两个联队的一个大队的鬼子步兵,也早已被特战队员们悄无声息地消灭干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行军途中的鬼子浑然不知,他们已经失去了辎重联队和炮兵联队这两个重要的支援力量,依旧继续向前行进。而特战队员们对于鬼子炮兵联队的炮弹,自然不会让它们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按照原定计划,他们打算将所有炮弹销毁,如此一来,即便鬼子带着炮,也只能当作无用的烧火棍,无法对自卫军的阵地构成任何威胁。
在这场紧张激烈的战斗中,两个中队的特战队员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和战术智慧。他们没有选择被动等待敌人进攻,而是果断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特战队员派遣了精干的侦查员,深入敌后,紧紧跟在倭军步兵的行进路线上。他们沿着道路精心布置了几十门火炮,严阵以待。当侦查员通过无线电传回精确的坐标信息时,四十八门火炮同时怒吼,瞬间形成了一道猛烈无比的火力网。
由于倭军是沿着道路行军,特战队员只需将榴弹炮的射击坐标设定在一个固定点上,就能持续不断地对日军进行打击。他们的目标是尽可能消耗炮弹,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轰轰轰”“轰轰……”炮弹如雨点般密集地落在倭军的行军队列之中,而且炮火的射击范围还在不断向前延伸。日军无论怎样尝试躲避,都无法完全逃脱这密集且看似有些无序的炮弹轰炸。炮火覆盖范围广泛,让日军的每一次移动都充满了致命的危险。日军士兵在炮火的轰击下,四处逃散,试图寻找掩体,但四周的地形并不利于他们躲避,最终成为了炮火下的活靶子。
当师团司令部的师团长终于意识到他们的炮兵联队已被自卫军缴获,并且这些火炮成为了威胁他们行军安全的致命武器时,他大惊失色,不得不紧急下令,组织部队向回冲锋,试图夺回那些榴弹炮。因为师团长心里清楚,如果不夺回这些榴弹炮,他们将无法安全穿越这片被炮兵控制的危险区域。毕竟,即便是 105 毫米的榴弹炮,射程也能达到大约十公里,更何况还有威力更大的 155 毫米榴弹炮,在这些火炮的攻击下,他们的行军将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