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谢陛下!”
待解决银钱问题,朱标面色郑重看向户部、礼部道:“詹卿、李卿,接下来百姓改籍改行,吏部、户部当同地方官员妥善安置。”
“若是改农百姓愿意经商,沈卿可适当给些优惠,助百姓谋生。”
“若改农百姓难以维继,准许售卖农田的百姓于明年秋收过后,原价赎回先前售卖田地。”
“收买的田地也需百姓耕种,各地衙门不得拖欠农户月银。”
“三年工期过后,可以七成本价赎回先前售卖田地。”
“陛下仁德,乃万民之福!”李善长率先拱手拜道。
紧跟着在场众人纷纷效仿,齐声称颂朱标仁德。
不得不说,朱标为这些百姓考虑的的确周详。
在明知今年粮价暴跌,不少农户有改行的心意。
朱标急百姓之所急,率先下令准许百姓更改户籍,也省的百姓担惊受怕,被朝廷惩处。
况且在朝廷眼中,自是不愿见百姓弃农不耕。
按说朱标不予惩处也就罢了,此刻更是为这些弃农的百姓想好了出路。
一旦他们改行不成功,一年之内还可原价赎回卖出的土地。
而且朱标还考虑到他们将卖田得到的银子亏损出去,更是准他们三年为工后,以原本田地七成的价格赎回。
如此一来。
这些弃农百姓即便改行不成功,也不至于沦为难民。
“民生之事告一段落,接下来便也是军政了!”
听到朱标这话,方才没能拿出银子为朱标效力的蓝玉,此时猛地眼前一亮,那脸上表情有些激动,紧紧注视着朱标。
“陛下,安南不臣,也该好好教训一番。”
“末将愿”
不等蓝玉请战,朱标微微抬手将其打断。
倒也不怪蓝玉沉不住气,只是眼下若是对安南开战,对他蓝玉乃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更是他蓝玉报效朱标的绝好机会。
当下!
徐达、汤和、邓愈、冯胜等老帅国公随老朱征讨倭国。
吴良、吴祯二人也在吕宋安定民生。
放眼朝中,剩下的都是常茂、汤鼎、李景隆这些后辈武将。
其他的便是军中一些有些本领,却未被封爵的将官。
除了沐英,眼下朝中武将没人比他蓝玉更适合做这些征南大元帅的了。
一想到徐达、冯胜那些老帅一同上阵,费劲巴拉的才打了灭倭这一场战。
而他蓝玉早早回京,却能亲率大军覆灭安南一国。
此刻蓝玉更是难掩激动,也不顾朱标打断,当即继续道:“陛下,如今我朝百万大军征讨在外,虽短于兵卒。”
“然末将愿率五万将帅奔赴云南,待收服北元梁王、安定云南土着后,顺势西进,征讨安南。”
“末将只需五万人马便可平定安南!”
听到朱标这话,李善长、詹同等人不由深思。
似是被方才众人一心,齐力为国的情绪感染。
此时听到蓝玉请战,高启、李俨等文臣非但没有劝阻,反而也仔细斟酌蓝玉所言的可行性。
“陛下,梁国公所言或许可行。”
“云南境内,唯北元梁王瓦尔密势力最大。然若有王保保书信,想来那瓦尔密见北元已灭,他也愿归顺我朝。”
“梁国公收拢其手下兵卒,安定云南土着。聚拢兵卒后,西进安南,若真能平定安南。”
高启说完,李俨也跟着附和道:“国库存银虽捉襟见肘,然今年粮产丰腴,足够我朝再次兴兵。”
“至于饷银也有保障!”
“云南、安南等地多有特产,安定之后,也可将当地特产用于海贸。”
“想来即便不够供给将士饷银,国库也不需补充多少。”
待二人说完,李善长看着在场这伙子文臣终于不似先前那般劝阻开战,甚至一个个都开始出谋划策,为征讨安南出谋划策。
李善长嘴角微微上扬,转而温声道:“陛下,如今我朝万众一心,战意空前。”
“若兴兵安南,无不胜之理。”
“是啊,陛下!末将愿领兵征讨安南不臣!”
当看到蓝玉再次拱手请战,周围文臣也是满脸激动,似是打定主意兴兵安南。
朱标轻笑一声,缓缓摇头道:“诸卿有意兴兵,然朕却觉当下并非开战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