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8章 关于写书【1 / 1】

颜小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的时候我会思考。我为什么写书?是因为迷茫,是高中的梦想,是因为想和嵩哥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崇拜嵩哥,嵩哥喜欢做音乐,他把爱好当做了事业并且做的很成功。我想像他一样,那么我的爱好呢。我想起了我高中时的梦想,提笔,文思泉涌。原来它一直都在等我,那我又为什么要让它继续等待呢。写书让我快乐,其次都是其次。它是我每天下班回到家的事业,是我上班坚持不住时的动力啊。我对它的爱,都在噼啪作响的键盘里。写书的时候,我也学到了很多。

首先我学到了做事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不切书,不烂尾,是我对自己作品的尊重。

其次我学到了要保持平常心,不管有没有人看,有没有数据,只要我写,只要我坚持写,只要我写完,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我的成就感不会少半分。

写书带给我的意义是什么呢,是无数次在工作中受委屈,写书可以让我缓解。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很开心,忙里偷闲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像得到了糖的孩子。

那种工作中累死累活的日子,回家后更小说是我的救命良药。我当然也相信我不会和别人一样,如果全职就会没那么爱它。会更爱,只是现在还不足以支撑我这样,所以我在努力,先从兼职做起。因为以目前的日子来说,兼职写小说才像解脱,全职是一种折磨。等到我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再来实现我全职的夙愿。到那一天,我就可以像嵩哥一样,喜欢的事作为工作,既能赚钱也工作的开心。

如果让我工作到半夜十一点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写书可以。之前在工作中受了很多委屈,一度想辞职。那段时间很想我的书快点开花结果,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更多少章。其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也是个念想。更了几天之后发现超负荷,回家之后就在更,要写到半夜,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而且更抑郁了,所以开始调整。

有一段时间我开始给自己设想,如果我小说赚钱财富自由了,我怎么规划我的钱财。这确实让我缓解了一阵子,但是随后就觉得还是需要脚踏实地。

之前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中了彩票还不离职,是因为需要养老吗,但是何必呢。现在我懂了一点,暂时工作是为了稳住自己的心态,是为了不露声色,是因为有了底气。不过我不会和她一样长期工作,等我确定有能力有心态规划好这笔钱,我还是会走,去做我喜欢的事。这笔钱比我工作一辈子都多,凭什么我要在这里浪费我的一辈子。

写书的节奏一变在变,现在算是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方式。节奏缓,然而生活平稳。离职的心态也调整好了,在我衣食富足之前,在我领完我应有的权益之前,在我功成名就之前,先在这里。只是学会了用离职的心态去工作,责任心不用太重,我又不和这里共存亡。我的书我都没有共存亡,工作算老几。

虽然大学的四年错过了,但我也用专注的学习换来了成绩和工作,有失必有得。我才二十三岁,还年轻,做什么都大有可为为时不晚。

给自己两年时间,已经计划好了二十多本书,我要在这里闯一闯。闯出名堂是时间的积累,闯不出来我也积累了经验,写完了我想写的,完成了高中的梦想,而且也给自己解压,百利无一害。

牺牲的只是我的时间成本,但是如果不写书也就是拿来玩游戏追剧,现在多了一件事何乐而不为。

在写书的过程中我也更爱看书,甚至更爱学习。最显著的变化是休息日不再浑浑噩噩,八点多自然醒开始处理我的琐事。游戏,写书,看书,吃饭,追剧,井井有条又可以随意调整顺序。喜欢计划大框,然后细节随心而动。我本就是个固化又随性的人。

最近也有计划,想学一点东西。理财也好,心理也好,日积月累总是进步。关于读书,也有了更多的觉悟,不再是看看就好,而是立志看完我的书柜。

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人生态度,自主的学习让我快乐,也让我骄傲。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出改变,但是一两年,截然不同。

笔耕不辍,哪怕两年后我依旧籍籍无名,但是我的文笔积累必然强于新手。哪怕两年后我的学问不上不下,也会比未学习者更强。

更何况,我从不觉得自己属于平庸。两年后我才二十五岁,二十五岁的我一定能达到自己那个阶段的攒钱目标、学识高度飞升,文笔斐然,我坚信,也肯定。

写的多了,我也每天在自省,我写作的方式属于什么呢。我只喜欢直叙,顶多埋一下伏笔,倒叙和插叙目前对我来说还是个挑战,下一本书应该会尝试一下。

我一般不愿在书里写消极的结尾,书籍嘛,大多用来鼓励自身,鼓励读者。只有我忍不住的时候,特别生气特别悲伤的时候才会有那么一章两章的消极。

不像其他作者,我写作的时候必须有音乐作伴,休息在家的时候音乐常常一放一整天。我并不觉得吵,我做不到没有声响的和自己相处。音乐更能激发我的灵感,我可以二者兼得一心二用,音乐是我的写作助力器。听激昂的音乐我敲击的速度仿佛也会更快些,听舒缓的歌,我的心情也百转千回。

写书的时候音乐很有魔力,会比平时听到更好听。很平常的一首歌,写作时我会共鸣,但是平时再听就不会了。写作的时候我常常收藏歌,平时常常把它们移出收藏,就是这么反复无常,是写作的魅力。

我和其他作者的另一个不同,就是先有内容,然后才慢慢总结出大纲。这个特点在这本书最明显,一开始想写一本随记,想到什么写什么的那种。但是看了备忘录记录的灵感,有些先后想到的说的其实是一类事情。

所以原本不打算有大纲的这本书重新归纳总结了分类和章节顺序,这样整改之后一目了然,我对这本书也有了更清晰的写作思路。我其他的书,虽然一开始有大纲,但也随着写作不断修改完善。甚至有的是书写完了大纲也才最终定稿。每本书都有一次大概,就像人的经络重新排列组合了一样。打算在下本书里先完完整整的梳理大纲再写作。反正我有的是时间,就是要在不同的书里进行不同的创新和进步啦。

听过一段话,你要写暗恋就不能只写暗恋,你要写背后的眼睛,你要写阳光下他的影子,你要写没有身份的吃醋,你要写擦肩而过的在意。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能单调的写,那只适合短故事。而中长篇就是抻,就是用很多很多场景描述同一件事。我写过暗恋,所以懂这段话。但也不赞成为写而写,如果没有故事情节了,就应该到此为止,而不是生搬硬凑。我的书从来都是自然而然的结尾,我想写的写完了就完结,而不是为什么流量苦苦抻。

和别人不同,我喜欢一个月写一本书,当然,这个计划本月才开始实行,因为第一本书写的时候同时开了第二本,那时节奏还没掌握好,导致第一本书进度慢了,近两个月才完结。而第一本书的后期又开了第三本书,忙不开。也是因为忙不开,所以第一本书加速更完。那一天我突破了记录,第一次一天更一万多字。不过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轻而易举了,是进步。

虽然速度算快,质量却没有下降。该写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一天更两本书,但是不会把这本书的事写到那本书上,因为我的每本书都是独一无二的题材。我的自信也是书给的,我相信,精诚所至,定会金石为开。

写的多了,领悟到,写作一开始就是从真实出发。写作就是揭开自己的伤疤,这无可厚非。但是脱口秀不可取,因为写作是沉淀,在写作甚至完结的一段时间都可能没多少人观看,自然伤疤揭露程度不高,火的时候伤疤也好的差不多了。脱口秀则是快速剖析,受众面更广,火的更快,伤疤未必已愈合。

在我心里,世界最安静之时,才是创作之时,要么一早,要么一晚,灵感大爆发。一晚为多数,因为一早多数要上班,少数起不来。

我很喜欢写小说的日子,好像有动力一直支撑着我。写书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特别慢,好像随着指间敲击键盘,我能和书中的故事共情。我也相信,总有一章,你会共情。

在书中,我可以活在青春校园里,可以活在真实生活里,可以活在日记里,可以活在阳光下。

现实中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会毕业,会老去,会经历很多变故。但是看一看我的书,就好像一直在校园里,在我描述的场景里。

还蛮喜欢生病干活的感觉的,脑袋晕乎乎的,思维却一直转一直转,挺有意思,但是仅限于写小说。我一直相信,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就是坚持不懈。

前几天因为考试,重回了一趟母校。是从北门进去的,大学时我曾无数次走过这条路,却是毕业后第一次回到这里。

那天的天气很好,校园里暖洋洋的,又带着夏日的绿茵清凉。每一处,都是我曾走过的地方。每一处,都有我的影子。

时隔很久,这里还是有很多能触动我的地方,拍照记录了下来。曾经的我站在这里都畏畏缩缩,现在的我大步流星从容自信。想了想,工作后我的底气确实变多了,这可能就是资本的力量吧。

考完试,我没有留恋。没有再去母校的食堂,没有再看一眼我的教室,没有再去旁边的美食街,而是原路返回。我和它们的故事,也就不用讲,早有四年的时光把它们留在我心里,一次又一次。

更多的,可能是我想逃避吧。逃避没有饭搭子的自己,逃避四年形单影只的自己,逃避过去阴郁的记忆,逃避这里给我的折磨。我感谢这里让我毕业,让我学到很多,但我不想回忆。

走出校门那一刻,像解脱。来这里的前一晚,辗转难眠。大事综合征又侵占了我的思维,让我精神活跃。

还是给我的校门拍了一张照片,角度随意却格外好看。我的手机里曾有很多它的照片。它很小很小,小到有学生入学见了它就回头复读了。它也很大很大,大到别的学校有的各种设施吃喝玩乐它一样不少。

我对这里又爱又恨,爱的是我在这里学有所成,恨的是我在这里见到了黑暗的人性。但是哪一课,都是学校给我上的课,我只能全盘接收,然后自救。

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记忆,虽然好坏参半,我仍多感念它好的一面。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很好的老师,她们对我很好。在这里遇到很多温暖的同学,她们断断续续的陪伴我四年。这四年,不仅学识进步,生活技能,自力更生,理财思维,工作技能也都有提升。

如果是在这里工作,也许会更快乐。但我偏偏是在这里上学,经历了五湖四海的人群,最终七零八落的离去。是上天想教会我什么,所以分数滑档来到这个专业,又给我补偿,让我虽略带坎坷又一路顺遂。依旧感谢它,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我。

写书的时候我常常思考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写书的题材和列表。目前已经想出了二十八本,要么题材不同,要么背景故事不同。不用想很久,自然而然出现。就算是废话文学的话,也有点废话底子在身上吧。

有时候想写的几本书有共通之处,我就在想它们能不能合并。比如我写的这篇随笔,当初还想了一本文案笔记,就是抖音上不同的文案我的看法,还有一本自传。写这本书的过程,偶尔我会引用文案,我就觉得文案笔记的存在没必要了。一是我可能找不出那么多能吸引我的文案能写一本书,二是在这本书里都用完了,就没必要再写一本了,所以合并。

但是自传的问题我想了很久,这本书有引用我的一些故事,那我还要不要写自传。最终的结论是要写,片面的只是为这本书做佐证,而全面的需要从头到尾的描述。不能因为在一本书里客串了我就不写另一本书了,不然客串本来的故事又有谁知晓呢。

至于文案笔记,怕自己写成鸡汤文。也觉得一句话扩展成一章肯定会多一些废话,那这样我的文章就不纯粹了,还不如在某一章引用,然后浅谈看法,只占用几个段落来的痛快。我又不是文人,书评应该不能引人深思奉为佳作,也许多写一些书我还是会写文案笔记吧,但那时就不只是文案了。我一定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书里的每个故事都够我说一说了。

写书的时候我的大脑也在飞速转动,并没有停下。很喜欢这样的时光,虽然写完的时候我常常用脑过度有点头疼。大脑是我的载体,习惯了过滤和思考。

有时候也有些无奈,因为常常我准备睡觉的时候大脑都在不停的思考,甚至半夜了也在思考导致我几乎一夜未眠。对它我真的是又爱又恨,却又没办法。

善于思考是好事,证明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未实现的思想抱负等着我努力。我的抖音年度词条,搜索量爆表,我很骄傲。平时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我都是第一时间询问百度和抖音,而不是打扰旁人,我为自己骄傲。

有时候大纲写着该这样做了,但是发散思维偶尔会出现,我常常跟着发现思维走。框架虽在,但是缪斯女神送来的随性思想才是精髓,反正框架的是肯定要写的,而发散思维不即使抓住就转瞬即逝了。而把两者结合之后,我的文章常常就达到了应写字数。

有时候不想把预设的内容写在这章,我也会见缝插针为它寻找适合它的章节,并且融合的很好,我把这当成是我的天赋,并为此骄傲。

人就是应该多思考的,大脑不怕用,只怕不用。不用会生锈,会变笨,说不定还会老年痴呆。而大脑的开发潜力非常大,我们觉得用脑过度的时候,也许还不到它能力的五分之一。

比较累的时候我会让自己歇一歇,更多时候我劝自己写一写。因为写着写着就会忘我,很难停下。但是如果不开始,就一直不会开始。

写的很累的时候我会起来走一走,找事做一做。休息好的时候再继续写。休息日能在家整天写文的时候我很开心,像中了彩票一样。写作让我入迷,尤其是伴着音乐。

甚至现在隐约找到了全职的感觉,上午做事情,下午开始心无旁骛的写作,感觉非常好,晚上完成任务后玩手机时都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全心写作的时间加起来比我上班的时间都长,我却甘之如饴。做喜欢的时不仅时间会过的快,内心也会开心和满足。很喜欢我有一个爱思考的脑瓜,朋友常说我说话很有趣。因为跟她们说话都不用过脑子,想说什么就说,她们当然就会看见没有伪装最真实最有趣的我了。

说出来,我是个很爱给自己起名字的小孩。而我曾经起的名字,也在不经意间变成了我书里的主角。比如我高中的曾用网名之一是林中微鹤,而写第一本第二本的时候,心念一动用了楚晓鹤和林依然,在偶然一次登陆曾经的软件看见曾用名的时候,我发现冥冥之中已注定。林中微鹤就是我的小林和小鹤啊。

更巧的是,名字是高中起的,写书的梦想也是高中产生的,现在的我完成彼时的梦想,用的彼时的名字,可能老天也在鼓励我走这条路吧。不管有没有结果,我都会一直走下去。看着自己心里的书一本一本写出来并完结,心情很好很好,很有成就感。

写完第二本书之后我休息了几天,是我之前苦哈哈写书时梦寐以求的能只玩手机不写书的日子,却觉得有些无味。好像什么东西抽离了,每天上班下班玩手机,脑袋空洞洞,玩到睡觉心里也空落落的,只余眼睛疼痛。

按照计划,今天是我第三本书继续写的日子,敲击键盘的那一刻我又找到了休息日的意义,这才是我一直努力的事情啊。在计划的二十八本写完之前,我会一直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