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抿抿嘴,随后拿出挂在腰间的玉笛。
悠扬的笛声传来,灵堂上嘈杂的声音顿时熄了火,所有人都望去灵堂中间,那个吹奏玉笛的白衣男子。
他紧闭双眼,思绪跟随着笛声随风飘去,飘到了遥远的过去。
“卢刺史,你就不好奇狄判佐为什么会带我出去吗?”
“你闭嘴!”
“官员与罪犯吵闹在一起,成何体统?”
“我,我现在去解手,还来得及吗?”
“不行,卢刺史你是主判,你必须在现场见证!”
“行了行了别说了,你快点。”
“亲爱的卢刺史”
“你别叫我!”
“这首曲子真好听,叫什么名字?”
“《送别》”
当回忆起前半段与卢杨的相爱相杀时,宋真的嘴角情不自禁的扬起。
真是个死要面子的小老头,不过,挺可爱的。
“欢迎回来,说真的,好久没见你们两个,怪想念的。”
“你还叫我卢刺史?”
“咳咳,七姑丈。”
“你要对我侄女好好的,不然的话,我”
“不然怎样?”
“不然,我就让崔秋华不把他女儿嫁给你!”
“别!姑丈请高抬贵手。”
“守正他在吗?能否为我再吹一遍《送别》?”
原本很温柔的旋律,但是在这个场合中,却变得悲伤起来,不少人忍不住抹去了泪水。
九岁的小王勃,他拉着宋若水的手,突然高声唱了起来。
当时卢杨在并州做刺史的时候,由于宋若水寄养在太原王氏,所以卢杨时常照顾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一下子,范阳卢氏的家人们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泪崩。
这首曲子也太应景了吧?
崔秋芳惊愕的站在原地,她原来只以为,这首《送别》是纯音乐。
没想到,还能用词唱出来?
词将曲子直接提升了一个高度。
相比寻常阴乐,无疑,《送别》更让人难忘。
不知道循环吹奏了多久,宋真停下了动作。
他双手拿着玉笛,最后将玉笛轻轻的放进灵柩内,放进卢杨的手心里。
“七姑丈,你喜欢听我吹曲子,我将玉笛留下了,下次在酆都相见,记得拿着它,过来找我。”
宋真歪着头,强忍住不去看,他眨眨眼,最后转身离开。
“一鞠躬。”
“二鞠躬。”
“家属谢礼!”
卢杨的家人们提议让宋真为逝者题字,他觉得自己的字太丑了,于是让狄仁杰代笔。
【双年恍去数十载,初见仍是故人来。】
【宋守正、狄怀英——悼卢青竹。】
秋风中,宋真和狄仁杰站在卢杨的墓碑前,久久未去。
“守正,等我死后,你也能为我吹一首《送别》吗?”
“好端端的,提那干嘛?你才而立之年。”
“突发感慨,不要见怪。”
宋真沉默了,他其实知道狄仁杰是什么时候离开人世的,这种先知真的很让人烦恼。
就像脑海里装着一本生死簿,活在过去的人,他的寿辰早已注定。
公元663年12月21日,今日天晴,万里无云,伴着絮雪,宋真和崔梦竹的第一个孩子在这个时代就要降临了。
宋真站在门外,来回踱步,崔秋华劝他回屋等待,他没有听,直到被染白了头。
“恭喜了,雷国公,是个儿子。”
他转过身,望着来汇报的产婆,久久不语,突然,他冲了进去。
【后面时间线会拉快点,宋真不能老是三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