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来都是富贵险中求,哪有不冒险就捡现成的呢?
如今荣华富贵都已经送到眼跟前了,不伸手接过来那就太对不起老天爷了。
想到元春生了小皇子,小皇子成了皇帝,他们荣国府会迎来一个怎么的未来,王熙凤一边琢磨这件事她能有多少好处,一边又在计算建省亲别院她能发多少财。
这边,贾母也只犹豫了几息,便决定‘顺水推舟’,面上一副不赞成也不反对,但却给予了不少行动上的支持。
娘们商量了一回,又将赦政二人叫到了荣庆堂说了一回元春那边的情况。
贾赦琢磨了一回元春这个事成与不成都不影响他睡丫头,所以对这个事是最无动于衷的。贾政是元春的亲爹,如果他外孙当了皇帝,那他就是皇帝的外祖父,这种事他如何能不激动?
原本贾家与其他四王六公就没断了往来,这会儿到了关键时刻了,自然是要有福一块享,有难你们当了。没让邢夫人过来,也没让李纨知道这事,贾母带着王家姑侄和两个儿子在荣庆堂里说了一回元春的事以及如何确保元春平安产子,如何将四王六公的当家人都叫过来共商大事。等商量进了尾声,为了让四王八公们不犹豫,不迟疑,坚定不移的支持元春,贾母还准备当天将林如海和王子腾也都叫过来。
“电母养在林家,可见老天爷都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贾母闻言难得赞许的对王夫人轻轻颔首,心中还真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天意’。
腊月初十,贾母提前一天派人去各处请人。除了林如海其他人都到了。至于林如海为什么没来,林家那边给出来的消息是被新帝留在宫里了。
林如海现在是工部尚书,正经的一把手,工部负责的事又杂又多,明旭时常会传林如海到宫里说话。不过这一次却是林如海主动赖在宫里不走的。
各种东拉西扯,存心要错过今天的‘大事’。
不论男女老少,凡是读过书但没有功名诰命之人的心声林如海都能听到。所以在明旭登基前林如海就能听到他的心声,不过登基后就再也听不见了。
但无论明旭还是太上皇身边没有品阶的宫女太监的心声,林如海仍旧能听到。连着进了几次宫,林如海到是探听了一点消息。
比如说元春怀了龙嗣这事就与贾家得到的消息有些小出入。
就怀孕和假孕,差一个字的那种出入。
知道元春假孕,又见宫中没有传出元春怀孕
() 的消息,林如海就开始琢磨这是怎么回事了。
总不能是元春自己整个假孕谁都不告诉的自己在那玩吧。
原本还在琢磨这事怎么越来越看不明白的时候,贾母那边就派了赖大来林家,还说请他明日务必去趟荣国府。林如海亲自见的赖大,值得庆幸的是赖大虽然只是个管家,却小时候也读过三百千,认识不少字。
林如海问了几句,赖大虽嘴上没说实话心里却将答案都转了一圈。
四王六公,王家,林家,元春封妃,假怀孕……
探亲,省亲,省亲别院……
二三百万两的银子,出去躲个三五年……
等赖大离开,林如海将所有的线索全都堆砌起来,思绪瞬间打开,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不过眨眼间的事。
太上皇这是借着元春和贾家想要将四王八公都紧紧的连在一起,借着给元春建省亲别院先耗一波各家财力,之后再让各家势力都一点一点浮出水面。等到省亲别院建起来了,元春再小产,那些人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还赔了那么多的银子,肯定会对贾家生出怨怼……
林如海心忖,若他所料不差,元春‘小产’后,太上皇会误导元春的小产与新帝有关,与此同时他和新帝的后宫都会出现其他六家的女子。将这些人的势力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新帝,一派支持太上皇,先由着他们自己内斗,等时机差不多了,再随便挑个由头抄家夺爵罢官。
像是荣国府,二太太做的那些事就足够贾家人喝一壶的了。
不但如此,林如海还想到了太上皇还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再将宗室们过一水。毕竟有‘杀子之仇’在先,不管太上皇还能不能再有孩子,他与新帝都已经起了芥蒂,那再过继一个更听话的,或是年纪更小的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将太上皇的算计想得七七八八后,林如海不禁伸出双手狠狠的搓了几把脸。
这瘪犊子将自己的儿孙都熬死了也只消停了两年,现在就又开始磨刀霍霍的朝宗室和文武百官们出手了。
他咋就这么能呢?
在心中长叹一声,林如海不由感慨了一句:他们确实是应该出去躲个三年五载的再回来。
只是他都已经是工部尚书了,就算是出京又能有什么职位适合他呢?
还真有。
出海去倭奴讨公道的将士们到是传回来不少捷报,太上皇派去探测金矿银矿的人也确定那边的金银储备相当丰富。太上皇担心林如海犯原则性错误,最后不好收场便决定派林如海去倭奴盯着金银矿的事。
林如海不是四王八公,也不是王子腾,他家里养着小电母,太上皇在处理林如海的问题上就得非常慎重。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林如海远远的调出去。
不过太上皇还准备让林如海兼着工部尚书的差事,在他出国这段时间由户部尚书负责统筹工部一应事宜。
也就是说原本是户部的差事落在了林如海头上,原本是林如海的工作都交给了户部尚书,
让林如海带上几个户部和工部的人去倭奴……也是留了一手。()
……
3本作者外乡人提醒您《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不好处置林如海的太上皇在听说林如海还在宫里没去参加贾家的集|会时还不由点了两下头。不管是巧合还是发现了什么,知道躲事就不枉他一番手下留情。
等林如海跟明旭就着工部负责的事务说了一通后,太上皇也没宣这二人去正殿,便背着手从半年前才打通的正侧殿的玻璃廊道里走了到了临敬殿的侧殿。
因玻璃的大量生产,宫里已经陆续更换了玻璃窗户,因玻璃窗户比窗户纸透亮保暖,虽看起来更换玻璃是一笔大支出,但也变相的省了碳火和频繁更换窗纸的费用。而且屋里暖和了,人也能少生病。从长久看,也不算奢靡。
在给临敬殿换玻璃窗的时候,明旭又问了一回太上皇的意思,直接在正殿和侧殿那里修了一条廊道,一面是玻璃,一面是火墙,方便天气不好的时候太上皇往来正侧殿。
这会儿太上皇就是顺着这条廊道走进了侧殿,父子君臣分别见过礼后,太上皇就说起了倭奴那边的金银矿。
明旭开始的时候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让林如海一个工部尚书去倭奴监工挖矿,但很快便明白了太上皇是有意让林如海躲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