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 94 章【3 / 3】

外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薛宝钗做为知心大姐姐,自是关心了宝玉一回,还主动跟宝玉提了一回她出钱,她派人,她悄悄的让人去寺里给袭人做个法事。

只这一下,就让宝玉感激得眼泪汪汪的。

不过薛宝钗也没见好就收,长叹了一口气的说起了当日宝玉和湘云就那么大大咧咧的将袭人的事说出来,实在是太过鲁莽了。

又说府里下人的嘴有多快,前脚说出来后脚就传得人尽皆知,这不就是摆明了让太太收拾袭人吗?

用非常隐晦的话说湘云看似在帮袭人,实则是容不下袭人。

至于不得不提的宁望雪,薛宝钗因忌惮宁望雪的秘密,而不敢将话题和锅引到宁望雪身上,也为了让宝玉知道湘云的不是,还主动帮宁望雪辩解了几句,“……你们也不想想,宁大姑娘是什么身份,她往常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那样大的事她又如何敢支应?老太太和太太给她几分体面,也不过因她与咱们家没关系罢了。”

见宝玉若有所思的想当日之事,宝钗又劝宝玉,“我虽帮不上什么忙,可往后再有这样的事,宝兄弟不妨先跟我提一嘴。若是当日你跟我提上一回,不过几两银子就将袭人赎出来了,我家里有房子有铺子哪里不能安置袭人,又何至于会有今日之憾?”

是呀,当日为什么不先去寻宝姐姐呢?

是了,是了,是云妹妹说宝姐姐跟太太关系最好,若是告诉了宝姐姐,太太那边就知道了。

宝钗见状,心中得意却没提史湘云半个不是,而是又话题一转说到了上进这事上。

“不管学得进去还是学

不进去,哪怕只是面上应付老爷也是好的。”

元春不能封后,宝玉就没了承恩公的爵位,虽然于她来说也是良配,但现在嘛,她还没必要立时就督促宝玉上进,惹宝玉不快。

可以说,宝钗现在冷静的可怕。

原著中,宝钗会规劝宝玉读书上进,那是因为她已经将宝玉当成了她的。但现在金玉良缘都不曾传出来,一心还想着往上爬的宝钗却不会现在就督促宝玉上进了。

她现在就督促宝玉上进,那要是她最后进宫了,岂不是便宜了别人?

这种赔本的买卖她才不干呢。

╮(╯▽╰)╭

宝玉被劝退的事,林遐当天晚上下学后就跟家里人说了。宝玉挨打的第二天,贾敏那边就听到了消息。

主要是住在京城后,荣国府和林家走动的时候就多了。哪怕贾敏不亲自回娘家,也会时常派人回荣国府给贾母请安。这走动的多了,消息什么的传得就比较快了。

听说袭人被王夫人打死时,宁望雪还吓了一跳。有那么一瞬间是后悔没管这个事的,但转念间宁望雪又恢复了过来。

害了袭人的是宝玉,自作聪明的是湘云,打死袭人的是王夫人。她又不是属圣母的,凭什么将这个责任推给她?

她自己也活得很不容易的,好伐?

相较于宁望雪和黛玉,林如海和贾敏却是笃定袭人没死的。

不过袭人于他们来说就是无关轻重的小人物,所以二人谁也没特意提起袭人。

不过手握袭人的王熙凤却是个骚操作不断的。

一边让人将袭人送到关外嫁人生子,一边又让人给花家送消息。

王熙凤会安排袭人去关外嫁人生子并不是多好心,而是不知道之后还有没有用得到她的机会,决定用这种方法先安置她。如果将来用得到袭人,那她男人和孩子就是袭人的软肋。

而京城这边,袭人的哥哥花自芳和袭人的母亲花老娘得了消息后,先是悲痛欲绝,随即便决定利用袭人的死再得些好处。

当然了,他们会有这种想法也是王熙凤故意引导的。

于是没多久花自芳就找人写好了状纸,状告荣国府宝二爷逼|奸母婢,其母助纣为虐毁尸灭迹。

袭人虽是侍候宝玉的,但她是贾母名下的丫头,说母婢也不为过。

而且说母婢也能让事情看起来更恶劣些。

还在床上养伤,拉着金钏的手在那里哎呦哎呦的宝玉哪里想到有一天他也会被人一纸诉状告到衙门,而压根就没找到袭人的王夫人就更冤枉了。

比窦娥还冤!

……

宫外闹得沸沸扬扬,宫里却格外安静。

元春不敢嘚瑟,一边想着是不是她老娘那些事影响了她,一边又觉得是新帝生母影响了她。

贵妃是当今潜邸的老人,能无子无宠在妃位上熬了这么多年也不是个没手段的。

当今将姜氏交给她后,不说明旭与贵妃那点浅薄的血缘关系,只说这么做的好处就不知道有多少。她用心教导,姜氏也用心学习。

可喜的是姜氏心性豁达通透,无论是之前在王府时做不受人待见的长子媳妇还是到了宫里以未来皇后的身份学习生活,她都没有太多的想法。

虽不能说一句荣辱不惊,却也差不了多少。

也许这跟她从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而祖父母又都是一心向佛之人有关吧。

不过宫里的生活也多少有些让姜氏看不惯的地方。

虽然皇家要讲究个体统体面,可若是一味讲究这些那就过于奢靡浪费了。

好巧不巧的是,明旭也是同样的心思。

俩口子并不住在一块,平时也就明旭去给贵妃请安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

俩口子抱着儿子说上几句贴己话,然后再说一回自己现在的学习进度,哪里不足以及一些不得不提一回的身份转变的感慨。

他们俩口子以前最大的想法就是吃饱穿暖,将来带着孩子出府单过。不指望王府会分他们多少财产家当,但他们也相信只要搬出王府,以后的日子总不会过差了的。

他们都想好了怎么勤俭度日几年,多置几亩地。直到住进了皇宫,他们才知道外面三文钱的鸡蛋竟然能卖到一两。

别说姜氏看不惯了,明旭都有些不能接受这冤大头的物价。!